
伉儷情深隴西地
秦嘉(130?—170?),字士會,隴西(今通渭縣)人。徐淑(生卒年不詳),秦嘉妻。從古代的通婚條件來推理,秦、徐兩家當相距不遠。秦嘉生平資料極少,其妻徐淑生平就更難考索了。不過,他們均有較高的文學造詣則是不爭的事實,他們能名垂史冊,關鍵就在于文采出眾和伉儷情深上。
秦嘉初入仕時,任隴西郡上計掾(掾,屬官)。上計是古代地方把本郡錢糧、戶口等上報朝廷的呈報、考核制度。東漢桓帝時,許多來京匯報工作的地方上計吏都會留在朝廷,拜為郎官,秦嘉也因此被留在洛陽,任職黃門郎。按常理,這應是其仕途發展的契機。但從秦嘉生平推理,他仕途蹭蹬,多年不見遷升,說明留京工作對他來說意義不大,而且,數年后,秦嘉還“病卒于津鄉亭”(《玉臺新詠》)。
也正因秦嘉在洛陽生活孤苦,所以,他才更加懷念家人,因而留下了其夫婦間情深意篤的詩歌寄贈和書信往還。秦嘉今存《贈婦詩》4首、《述昏詩》1首、《與妻徐淑書》《重報妻書》,共7篇作品,徐淑存《答嘉詩》1首、答書1封,二人合計留存9篇作品。這組詩文,成為早期文學史上夫妻深情的珍貴寫真,而且,這樣完整的夫婦間酬贈此前罕有,所以其作品就更彌足珍貴了。
秦、徐酬贈的起因是,秦嘉要赴京上計,徐淑此時因病正在老家,所以,秦嘉沒來及等待就出發了,不過他還是派人去迎接徐淑。但徐淑仍未能從行,接人者空車往還。徐淑雖未能從行,但她寫詩一首,帶給秦嘉,“思君兮感結,夢想兮容輝”“恨無兮羽翼,高飛兮相追”,以表達思念之情和不能隨從的遺憾。
秦嘉讀罷,滿懷惆悵,作《贈婦詩》3首,以表達“省書情凄愴”的感傷,其中第一首是,“人生譬朝露,居世多屯蹇。憂艱常早至,歡會常苦晚。念當奉時役,去爾日遙遠。遣車迎子還,空往復空返。省書情凄愴,臨食不能飯。獨坐空房中,誰與相勸勉。長夜不能眠,伏枕獨展轉。憂來如循環,匪席不可卷。”他感慨時世多艱,赴京當差,沒有等到妻子歸來,遺憾不已,但當他看到妻子贈詩的深情時,還是感動傷懷,以致長夜難眠,輾轉反側。
千載之下,當我們閱讀秦嘉夫婦的酬贈詩文時,我們仍然能真切感受到其間的款款深情,即便分居多年,他們仍然此心皎潔,忠貞不渝。對于這樣真淳善美的人情,我們從來都是高度肯定的,尤其是放在朝三暮四、流言蜚語的網絡時代。
如今,屹立在通渭縣公園里的秦嘉徐淑塑像,也仍然昭示著人們對這對夫妻及其美好情感的尊崇與向往。(執筆:清輝編輯:王麗娜)